您现在正在浏览: 首页 » 患者服务 » 健康讲堂 » 健康知识 » 正文
 

控制好“三高” 科学防治血管性痴呆

发布时间: 2016-04-25 16:54:50   浏览次数:   

卢晓航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进行智能检测。   

□记者 陈星星 通讯员 黄晓纯   不少人认为中老年人反应迟钝、语言减少、记忆力衰退等为必然现象,殊不知这可能是患病了,特别是如果中风患者出现了上述症状,极大可能是发生了血管性痴呆。就如何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痴呆,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卢晓航副主任医师。   

中风3个月后32%的人患有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脑血管病变(包括脑出血和脑梗死)导致大脑损伤而出现智能减退,故中风患者极易患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不同于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性痴呆)以记忆障碍为核心表现,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以执行功能障碍、注意力不能集中,同时伴有肢体运动障碍、感觉功能、失语等多种神经功能缺损为主。   

年近六旬的李叔是资深“三高”患者,半年前患过中风,遗留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活、行动迟缓等。近来老伴还发现李叔脾气也不好了,越来越不爱说话,人也变懒了,做事缺乏条理,且记忆力也退步了,但对以前的事却记得清楚。子女担心李叔是否患了痴呆,带他来到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就诊。   

该科副主任卢晓航副主任医师了解到,李叔患高血压、糖尿病好几年了,血脂也高,但很少监测血压、血糖等;患中风后也没认真遵医嘱好好服药。经查体及智能检测发现李叔有认知功能减退。卢晓航诊断李叔患了血管性痴呆。经规范治疗一段时间后,李叔病情得到控制,且逐渐好转。   

研究表明,患者如确诊血管性痴呆后平均寿命为5~6年,仅为老年性痴呆患者寿命的一半。这是因为患上血管性痴呆可能发生更多的意外和并发症,如摔倒、肺部感染、再发中风、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十分危险。   

早期防治是血管性痴呆治疗的关键   

卢晓航副主任医师提醒,易患血管性痴呆的高危人群,如“三高”、脑卒中、脑动脉硬化病史等人士要做到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发病,或者延缓病情的进展。   

他说,目前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主要在疾病的早-中期通过控制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而到了晚期则没有很好的治疗手段,其中预防再次中风很重要。   

记者了解到,控制血管危险因素是血管性痴呆治疗的基础,通过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及戒烟限酒等,规避导致脑血管病最常见的高危因素,来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减少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进而减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延缓病情进展。   

据卢晓航介绍,在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基础上,应用尼莫地平+维生素B12+叶酸治疗血管性痴呆简便且有效,该方案已获省级科研项目立项,并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